京津冀一體化醫藥集采顯成效,跨省就醫減少墊付21.98億元
針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8010號建議,即關于京津冀協同發展下實現醫療保障一體化的建議,國家醫保局日前發布《國家醫療保障局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8010號建議的答復》,答復中表示,京津冀三地已開展人工晶體、冠脈擴張球囊、骨科創傷等12批次藥品和醫用耗材一體化集中帶量采購,成效顯著。截至2022年5月底,京津冀地區區域內跨省就醫累計跨省直接結算392.86萬人次,減少參保群眾墊付21.98億元。
2021年底,包括京津冀在內的所有統籌地區,依托國家醫保服務平臺提供全國統一的跨省異地就醫備案線上服務,所有統籌地區作為就醫地和參保地雙向開通普通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所有省份均啟動高血壓、糖尿病、惡性腫瘤門診放化療、尿毒癥透析、器官移植術后抗排異治療等5種門診慢特病相關治療費用跨省直接結算試點,進一步擴大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覆蓋范圍,有效減輕參保人員跨省異地就醫“跑腿”“墊資”負擔,不斷釋放醫療保障改革紅利。
截至2022年5月底,京津冀地區住院費用跨省直接結算已聯網定點醫療機構4816家,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已聯網定點醫藥機構5485家,京津冀地區區域內跨省就醫累計跨省直接結算392.86萬人次,減少參保人員墊付21.98億元。
在國家醫保局和相關部門的指導下,2019年,京津冀三地醫保局簽署《京津冀藥品醫用耗材集中采購合作框架協議》和《京津冀醫用耗材聯合帶量采購工作意見》,標志著京津冀藥品耗材帶量采購區域聯盟正式形成。2020年,三地聯合發布《京津冀藥品聯合帶量采購工作意見》,對三地聯盟帶量采購做了整體規劃部署,推動三地一體化開展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目前,京津冀三地已開展人工晶體、冠脈擴張球囊、骨科創傷等12批次集采,成效顯著。
為擴大集中帶量采購醫療機構覆蓋范圍,京津冀三地聯盟已出臺相關政策,要求公立醫療機構均應參加集采,鼓勵醫保定點社會辦醫療機構參加集采。同時,在國家醫保局、國家藥監局、國家衛健委等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加強對集采中選藥品的質量監管,參加國家醫保局組織的基于臨床療效和安全性的真實世界研究,確保集采中選藥品“降價不降質”。
關于推進京津冀三地共同制定調整“乙類目錄”方面,2020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要求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統一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層次、醫保目錄;實行醫療保障待遇清單制度,嚴格執行基本支付范圍和標準,實施公平適度保障,糾正過度保障和保障不足問題。2020年7月,國家醫保局印發了《基本醫療保險用藥管理暫行辦法》(國家醫療保障局令第1號),明確了各層級的職責和權限。其中,國務院醫療保障行政部門負責制定和調整全國范圍內基本醫療保險用藥范圍;省級醫療保障行政部門以國家《藥品目錄》為基礎,按照國家規定的調整權限和程序將符合條件的民族藥、醫療機構制劑、中藥飲片納入省級醫保支付范圍。
國家醫保局表示,未來將積極推進京津冀醫療保障協同發展,完善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政策,指導京津冀一體化推進醫藥集中帶量采購,為推動醫療保障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