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工作正式結束,我輩俗人翹首以盼的發工資日就快到了。今年的社保政策調整,對于每一個賣力工作的員工來說,都牽動著敏感神經。那么,今年社保調整后的首月,我們到手的工資有哪些變化呢?
我們繳納的五險一金包含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住房公積金。
其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這三個險種是由企業和個人共同繳納的保費;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完全由企業承擔的。但是這個基數每年都會進行一次調整,而調整的時間節點就是7月。現在是7月已過,隨著各地調整陸續出臺,社保基數漲咯!
社保基數是個什么鬼?年年漲?
社保基數是指員工在一個社保年度的社會保險繳費基數。它的計算是按照職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資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額來進行確定。就是員工每月需要出資繳納社保的那部分金額。一般而言,這一部分是由各省市社會平均工資的60%--300%為標準。北京市2018年社保繳費工資的基數為8467元,社保繳費工資基數的上限定為25401元,即上年北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8467元)的300%。
這樣就好理解了吧。
至于年年漲的問題?沒有標準說每年都要漲,但是我國國情逐漸提高,年年漲也是實情。北京今年8467元,這一數字對比2016年的7706元上漲了8.99%。(將近9個點的漲幅啊,祖國萬歲)
社保基數如何確定!
社保基數通常就是員工工資。但是需要說明的是,原則是上員工工資,但是很多企業把最低工資標準作為社保基數,這個是也是常態。
此外,社保基數有以下限制:
1、假如你的收入高于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300%的,以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300%為繳費基數;
2、假如你的收入低于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60%的,以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繳費基數。
今年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社保繳費基數一覽
部分城市的社保繳費基數已經列出,各位可以在親親小保APP上的社保計算器來計算一下,就知道你7月份到手的工資究竟是多了還是少了?
在說一下另一個大家關心的問題:社保基數上調,個人繳納部分是否也在上調?
這個是當然的!
以北京為例,當職工的月薪3100元,這樣他超過了2017年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工資基數的下限(7706×40%=3082),但是沒達到2018年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基數工資的下限(8467×40%=3386)。按照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費率8%得標準,那他2017年每月應繳的養老保險為248元(實際工資3100元×8%),2018年應繳的養老險則為270.96元(最低標準3386元×8%),增加了22.96元。
不過,希望大家能清楚一點社保繳費基數的變化對個人是利好的!社保繳費與退休后的待遇相關,員工社保繳滿15年,達到退休年齡就開始每月領取養老津貼了。而只有達到了一定的繳費水平,才能有更好的待遇水平,如果繳費水平過低,則到手的養老金水平仍然較低。
那些自由職業者社保繳費有何變化?
北京市人社局明確了個人委托存檔的靈活就業人員繳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月繳費金額。相關數字都比2017年有所提高。
以月平均工資為繳費基數的,月繳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1693.4元、失業保險費101.6元。以月平均工資的60%作為繳費基數的,月繳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1016元、失業保險費60.96元。
基本醫療保險方面,不享受醫療保險補貼人員,個人月繳費為414.9元;享受醫療保險補貼人員,個人月繳費為59.2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