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已有北京、沈陽、湖南、黑龍江等20余地調整住房公積金政策,多地出臺了放寬公積金貸款文件,以減輕廣大職工的經濟負擔。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以來,已有北京、沈陽、湖南、云南、黑龍江、廣州、東莞、濟南等20余地實行了新的公積金政策,對公積金的提取范圍、提取額度以及貸款申請條件和貸款額度都進行了新規定,且多地政策明顯放寬。
在提取政策方面,濟南從5月1日起調整租賃商品房定額提取,每人每次提取金額從7200元提高至9600元,2年后從9600元提高至12000元。據悉,繳納公積金的職工個人平均每月能提1000元、雙職工家庭平均每月可提取2000元。
沈陽提高租賃住房提取限額,市區內限額由1200元/月提高至1400元/月;房屋坐落地址在四個縣(區、市)的,限額由800元/月提高至950元/月。
在貸款政策方面,以湖南自5月1日起借款人購買二手房申請公積金貸款及申請銀行貸款轉公積金貸款的,不再限制所抵押房產房齡;借款人購買、建造、翻建、大修自住房后申請貸款時間,由貸款申請前2年內調整為1年內。
湖北荊州規定將個人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從45萬元提高至50萬元。此外,6月30日前在荊州市購買新建商品房,繳納購房契稅后,由財政部門全額獎勵返還。
個別地區收緊公積金貸款政策
云南規定,不得向購買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繳存職工家庭發放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廣東佛山要求,職工首次公積金貸款未還清前不得再次申請,不得向已有兩次住房公積金貸款使用記錄的職工發放貸款。
年內20余地推公積金新政:多數放寬 這幾地擴大提取范圍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根據住建部規定,企業可按規定申請在6月30日前緩繳住房公積金。緩繳期間繳存時間連續計算,不影響每個職工正常提取和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
疫情發生以來,地方密集出臺政策對公積金政策進行調整,主要包括兩類,一是階段性降低公積金繳存比例,如深圳規定困難企業可申請降低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最低至3%,期限不超過12個月;二是允許企業緩繳公積金,2月以來寧波、廈門、南寧、鄭州等城市允許經營困難企業緩繳公積金。
湖北武漢發布通知稱,對參與武漢疫情防控的醫護人員、工作人員,在一定期限內提供公積金使用傾斜政策,最高貸款額度可提高1.2倍,即最高可貸到84萬元;荊州明確,參加疫情防控的一線醫護人員在荊州市購房,購房契稅優惠期延長至12月31日。
北京明確,6月30日前,以提供租房合同、房租發票方式申請提取公積金的,提取額度調整為以繳存人實際支付的房租金額確定,不受繳存人月繳存額的限制;公積金貸款人因疫情影響未能正常還款的,不做逾期處理。
廣州部分居民可多提一次公積金,具體而言,已經批準降低繳存比例、緩繳、階段性停繳單位的職工,以及受疫情影響導致失業或未失業但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繳存人,可在6月30日前申請多提取一次公積金,提取額不超3000元。
5月1日起,黑龍江實施的公積金新政策提出,繳存人有購買、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償還購房貸款本息,無房職工連續繳存3個月以上,老舊小區改造和老舊小區加裝電梯,退休、出境定居等9類情況均可提取公積金。此外,上海、山東青島等地也明確,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既有住宅安裝電梯項目可提取使用公積金。
公積金該取消嗎?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全國住房公積金繳存余額5.79萬億,發放個人住房貸款4.98萬億,個人住房貸款率(公積金住房貸款余額/繳存余額)達到86.04%。住房公積金制度建立二十多年來,在解決職工住房問題、減輕購房負擔、增加職工福利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提出,應將中國特色的“公積金”轉化為企業年金體系,并入市投資,做到讓員工、企業、國家都受益。而今年2月,黃奇帆提出“建議取消公積金制度”, 為企業和職工直接降低12%的成本。
另據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曾表示,住房公積金是免稅的,租房買房又能比較容易取出來的話,這相當于給大家一個可以不交稅的福利。如果把住房公積金取消了,等于降低了老百姓的個人可支配收入。
也有專家表示,取消公積金繳存的說法并不可行。公積金繳存不完全是企業負擔,作為職工福利的一種形式,職工自己也承擔了一部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