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證和檔案年齡不一致,到底該按哪個年齡辦退休?一文全懂!
2021-6-16
身份證和檔案年齡不一樣,該按哪個年齡退休呢?下面來看看張大媽的故事,你就明白了——
說到退休的話題,這里小保再順便提一下工齡與養老金之間的關系,這也是很多小伙伴關注的點。
有一個跟工齡相關的詞匯叫做“視同繳費年限”,這個名詞在計算將來的養老金待遇時可是至關重要的。1992年之前就參加工作的人,在退休時都會涉及一個視同繳費年限認定的事情。
對于這個視同繳費年限,很多人在工作期間并未重視,等到辦理退休時卻要為這個東西跑斷腿,愁斷腸。
因為職工究竟是從哪年到哪年在哪個單位工作,這并不是由自己說了算的,這個年限的認定一般要依靠職工檔案中記載的工作經歷來證明。那么,人事檔案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般情況下,工齡越長,養老金就越多這是沒問題的。但是,這只是一般情況,實際上工齡長短與養老金并無直接關系。為什么這么說呢?
原來,職工的基本養老金是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來確定的。
因此,職工退休養老金的直接影響因素是個人累計繳費的年限和繳費工資,連續工齡已不再作為計發基本養老金的依據。同時,職工在沒有實行社會統籌的時候參加正式工作的工齡視同繳費年限。
雖然有的職工看似工齡很長,但卻有十多年的工齡是視同繳費年限,也就是這期間是沒有繳納養老保險的,相應該職工的賬戶養老金也就沒有積累,退休后的養老金也會相對減少。簡單來說,如果你的工齡中視同繳費年限越多,個人賬戶養老金就越少。
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有30年工齡,但其中有10年的工齡為視同繳費年限,也就是說該職工實際繳納養老保險的年限只有20年,這時候,你拿到的養老金自然要比25年工齡(實際繳費25年)的人要少。
關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