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月30天,為啥只發21.75天工資?
在每個月發工資時,你有沒有收到這樣的疑問:
一個月30天,除去四個周六和周日,每月的工作日應該是22天。如果趕上31天的月份,工作日可能會更多。
可是為什么每個月只算21.75天的工資?
今天我們來給大家講講這個問題,也建議HR直接轉發給員工~
01 為什么每個月只發21.75天的工資?
根據《國務院關于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一年法定節假日為13天。
又根據勞動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
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
所以,在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定的13天法定節假日。因此,104個休息日之外的天數都算作年計薪日。
我們根據這個原理來算月計薪天數就為(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02 請假扣工資,應該按照哪個算?
那么就有人會問,如果員工因私事請假,扣工資應該按21.75天來算還是30天來算?
根據人社部2025年1月1日印發的《關于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的規定:
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
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所以,如果員工有請事假當月應發工資=(21.75天-請假天數)x日工資。
03 20.67又是什么?
2025年以來,也有很多人聽到了「20.67天」這個概念,20.67又是什么呢?
我們再回到根據《國務院關于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一年法定節假日為13天。
那么職工全年月平均制度工作時間的計算就為: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3天(法定節假日)=248天
季工作日:248天÷4季=62天/季
月工作日:248天÷12月=20.67天/月
工作小時數的計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時。
也就是說,除開法定節假日13天,我們全年月平均工作日為20.67天/月。
20.67天和21.75天有什么區別?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20.67天是月制度工作時間,是在一個整年度計算出來的平均月工作時間。其實具體到一個月看,并不代表一個月只要工作20.67天,有些月份可能要工作23天,有些月份可能只要工作19天,20.67是一個平均數。
而21.75是月計薪天數,也就是說,是要支付薪水的天數,它也是一個平均數,是放在一個整年度里面計算出來的月平均計薪天數,也不能理解為一個月只要工作21.75天。
簡單點來說,大家要記住20.67天是用來算工作時間的,21.75天是用來算工資的,二者不能混淆。
公司將算工作時間的天數20.67當成算工資的天數了,計算出來的結果顯然會出現差額,客觀上就是多扣除了員工的事假工資,所以在相關案例中,法院會認為公司存在未足額支付工資的情形,從而判令公司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