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深圳醫保有重要變化,12月起實施
今天“五險家族”中的醫療保險前來報到啦!12月1日起,一檔職工參保人在普通門診看病也能享受醫保報銷了,還有更多新信息等你解鎖,隨小編往下看吧!
近日,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廣東省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實施辦法〉有關事項的通知》,于12月1日起正式實施門診共濟保障機制改革。
這是一項由國家頂層設計、省出臺文件統一標準和要求的重大改革,主要適用于參加深圳醫保一檔的職工參保人(以下簡稱一檔參保人)。
改革的內容主要包括:新增普通門診統籌待遇、明確與其他門診待遇的銜接、明確普通門診統籌的就醫管理、調整個人賬戶劃入比例、規范并擴大個人賬戶的使用范圍。
重點一
一檔參保人普通門診可報銷50%以上
一直以來,一檔參保人看普通門診,主要刷醫保個人賬戶(俗稱醫保卡里的錢)。對于身體弱、生病多的人來說,個人賬戶完全不夠用,看病負擔很重。
改革后,一檔參保人看普通門診也能由醫保統籌基金按規定支付了(俗稱醫保報銷),報銷比例達50%以上。
舉個例子:
參保人小張到三級醫院看門診——
改革前:抽血化驗的200元,全部刷醫保卡個人賬戶。
改革后:同樣的200元,醫保統籌基金先支付110元,剩下的90元由個人賬戶支付。
重點二
在藥店買口罩也能刷醫保了
剛才提到,對于身體弱、生病多的人來說,個人賬戶不夠用,但是健康人群個人賬戶的錢一直在累積。并且經常有人反映,深圳醫保個人賬戶使用限制較多。
改革后,除原來的范圍外,個人賬戶還可用于在定點藥店購買醫療器械、醫用耗材(如口罩、體溫計等)以及家人參加居民醫保的個人繳費等,醫保卡里的錢用途更多。
重點三
鼓勵在家門口看病
以前,基層醫療機構資源配置少、服務能力不足,一檔參保人大病小病都跑大醫院。
改革后,一般來說,去一級及以下醫療機構,二級和三級醫院看病,報銷比例可以達到75%、65%、55%,越往基層報銷越多,引導大家優先在基層醫療機構看病,也支持社康等發展。以后在家門口就能看好病,還更便宜!
舉個例子:
還是小張去三級醫院看普通門診——
改革后,200元的醫藥費用中,醫保統籌基金可以支付110元;
但如果是到附近的社康中心看病,醫保統籌基金可以支付150元,個人賬戶只需要支付50元,報銷更優惠。
重點四
退休職工看病報銷更多
考慮到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比較高,本次改革對退休職工給予傾斜保障,他們的報銷比例將比在職職工再高5%,最高可達80%。
并不是。
醫保個人賬戶改革由國家層面頂層設計,全省統一確定個人賬戶劃入標準,我市按要求執行。在職職工本人繳納的醫保費還是歸個人賬戶,但單位繳納的全部計入統籌基金,退休職工從按比例劃入改為按定額劃入。
改革后,個人賬戶每月新增劃入額度有所減少,但并不意味著個人會吃虧。
首先,改革后,參保人繳費負擔不變,個人賬戶的歷史積累額不變,仍然歸個人使用,還可在家庭成員之間共濟使用,同時支付范圍進一步擴大。
其次,前面也講了,通過權益置換,新增了普通門診統籌待遇,在職職工最高報銷75%、退休職工最高報銷80%,個人賬戶“薄”了,保障待遇“厚”了。
最后,原來門診費用負擔較重的52個門診特定病種(包含高血壓、糖尿病等門診慢性病以及惡性腫瘤放化療等門診大病)的醫保待遇和就醫方式不變,參保人可以繼續享受。
并不是。
一檔參保人住院無需選定定點機構,門診特病按現在的就醫方式沒有變化。
為保障參保人就醫需求,在廣東省要求選定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的基礎上,深圳市盡最大努力爭取到便利,參保人可以同時選定我市1家社康機構或一級以下其他醫療機構、1家二級以上醫院、所有專科醫院作為普通門診統籌就醫定點醫療機構。
對選定社康的,該社康的結算醫院,連同結算醫院下設的其他社康,都可以“打包”成一個整體作為參保人選定的統籌定點機構。
簡單來說,二級、三級醫院和專科醫院就醫方式沒有變化,參保人直接到醫院就診即可報銷;
社康和一級醫院,可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隨時隨地選定,方便快捷。